我國茶、飲茶、茶文化,經(jīng)歷了一個漫長的發(fā)展時期,從周秦至漢唐,大致有一個從高門、佛門的清雅世界發(fā)展到廣大群眾凡世人間的普及過程。這個過程大約從漢代開始,歷經(jīng)三國兩晉南北朝,而至隋唐。到唐中葉以后,經(jīng)過茶圣陸羽的大力宣傳推廣,茶文化和飲茶風俗才在廣大民間普及。
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主編的《茶理玄思·茶論新說攬要》(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)中論文摘要的內(nèi)容。
三、從閥閱、山門到凡世人間
茶事和茶文化的發(fā)展,還應表彰漢魏到南北朝時一些宗教人士的貢獻,這里包括佛門高僧和道教大師兩種人物。佛教自漢朝傳入我國以后,那些山居的高僧們立刻成為茶事的積極推動者?!堆虐部h志》記載,在四川雅安的蒙頂山。有一位西漢時來自西域的高僧理真,首創(chuàng)蒙頂山名茶。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,在他的巨著《金石錄》中也記載此事說:“師由西漢出現(xiàn),吳氏之子,法名理真,住錫蒙山,植茶七株,以濟兒渴。”經(jīng)過兩千多年的發(fā)展,蒙頂山茶如今已是世界聞名的名茶了,曾被唐朝詩人譽為:“若教陸羽持公論,應是人間第一茶?!钡轿簳x南北朝,茗茶高手可以數(shù)得上的佛教界人物,有晉朝的單道開、南北朝時的釋法瑤和曇濟道人。單道開是東晉時北方后趙的著名僧人,他在后趙的都城鄴城昭德寺修行,習佛十分刻苦,不畏寒暑,且經(jīng)常晝夜不眠,誦經(jīng)四十馀萬言。為了防困提神,經(jīng)常飲茶來解乏,久而久之,成為了高僧,而且也成為品茶專家,釋法瑤是南朝高僧,精通茶道。由于清凈修身,且有茗茶補養(yǎng),一直活到九十九歲。曇濟道人是南朝宋時的安徽淝水近旁八公山的僧人,他不僅善于飲茶,而且種有好茶,當?shù)孛琛皦壑蔹S茅”得到他的調(diào)理。他的名氣大到皇家都深為佩服,宋孝武帝的兩個兒子經(jīng)常去拜訪曇濟,喝了他寺里的茶,贊不絕口,譽為“甘露”。在佛教中,飲茶成為一種養(yǎng)生的手段,眾僧視茶為“神物”,他們認為茶有“三德”,一可以通宵坐禪不眠,二能幫助消化,三可使人平心靜氣,六欲不生。東晉名僧懷信,用下面二十六字真言評論飲茶的好處:“跣定清談,袒胸諧謔,居不愁寒暑,食不擇甘旨,使喚童仆,要水要茶?!庇捎诒姸喾鸾谈呱畬Σ璧耐瞥绾团嘤?,我國有許多名茶都出自寺院僧人之手,像至今享譽世界的武夷巖茶、黃山毛峰、雁蕩毛峰、華頂云霧等等皆是。這一時代的道教知名人物也大都是飲茶和品茶能手,南朝著名道家名流兼杰出化學家陶弘景,就是愛茶、懂茶的人,他說:“苦茶”可以“輕身換骨”,延年益壽。